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?杜甫《登高》全诗深度解析与赏析
许多用户在搜索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时,往往指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《登高》。这句诗的正确原句应为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或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,而“野旷天低树”可能是流传中的误记或变体。《登高》作为杜甫晚年代表作,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,被誉为“七律之冠”。本文将深入解析全诗内容,澄清“野旷天低树”的下一句,并探讨其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。
杜甫《登高》全诗原文与背景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唐代现实主义诗人,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。《登高》创作于公元767年秋,杜甫漂泊于夔州(今重庆奉节),时值晚年多病、生活潦倒。诗中借登高望远之景,抒发对国家兴衰、个人命运的感慨。全诗共八句,以严谨的七律形式呈现: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搜索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时,常见混淆点在于“野旷天低树”并非杜甫原句。实际诗中,“风急天高猿啸哀”描述秋风急促、天空高远、猿猴哀鸣的景象;“渚清沙白鸟飞回”描绘水边沙洲的宁静画面。如果用户意指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,其下一句正是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。
“野旷天低树”的下一句解析
针对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的疑问,需先澄清“野旷天低树”可能源于对杜甫诗句的误传。在《登高》中,第三句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描绘了落叶纷飞的秋景,象征生命凋零;其下一句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则展现长江水势浩荡、奔流不息,隐喻时间永恒与历史变迁。这句诗以简练语言传达深远意境:落叶的萧瑟与长江的壮阔形成对比,突显人生短暂与宇宙无穷的哲学思考。
诗作深度赏析与文化意义
《登高》不仅是一首写景诗,更是杜甫晚年心境的写照。全诗以“悲秋”为基调,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: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表达漂泊异乡的孤独,“百年多病独登台”反映身体衰弱的无奈。最后两句“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”则直指生活困苦,白发增多,连借酒消愁都成奢望。杜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动荡融为一体,诗中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的下一句,不仅回答了搜索疑问,更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。
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。杜甫运用对仗工整的七律,如“风急”对“渚清”,“无边”对“不尽”,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性。同时,诗中意象丰富:猿啸、鸟飞、落叶、长江,共同构建了一幅秋日登高的画卷,让读者感同身受。在中国文学史上,《登高》被历代文人推崇,其名句常被引用,教育意义深远。
为什么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成为热门搜索
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作为关键词流行,反映了公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误解。一方面,杜甫诗作蕴含深厚文化底蕴,吸引学习者探索;另一方面,“野旷天低树”的误记可能源于口语传播或简化版本。在当代教育中,这首诗常被纳入语文教材,学生通过背诵理解其艺术魅力。澄清原句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,避免信息失真。
总结来说,搜索“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是什么”,实际指向杜甫《登高》中的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”。这首诗不仅是文学瑰宝,更承载着历史与人生的智慧。通过解析全诗,我们不仅能解答疑问,还能领略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中华诗词的永恒魅力。
相关文章
- 07-19 19:18遥看瀑布挂前川的上一句: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的自然意境与文化探秘
- 07-19 18:44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上一句:杜牧清明诗深度解析与文化传承
- 07-19 18:20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:解读龚自珍名句的深层含义
- 07-19 17:38不知其可也的上一句是什么?揭秘孔子《论语》中的智慧箴言
- 07-19 15:58无所不用其极的下一句:深度解析成语含义与实用指南